音樂&課業

隨著現代孩子為獲得高分學業成績的壓力不斷增加,

很多父母會問我們說『花費時間與金錢來學習音樂是否值得?』

我們的回答則是『絕對值得!』。

與沒有學習音樂的孩子相比,

會音樂的孩子除了能夠享受『演奏音樂』的愉悅外,

其實這當中還藏有更多的道理在!

平衡大腦,改善表現

通常,學音樂是能夠改善孩子的課堂表現的。

不少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指責校內的教育過於『文字化』,

過度集中發掘孩子的左半腦智力;

而演奏音樂是一項『非言辭化』的活動,

能充分活化與培養右半腦的智力,

有利於大腦智力的發展均衡,

進而使孩子們更能發掘自己未知的潛力!

建立自信心

循序漸進的學習音樂進而到掌握樂器,

是能夠充分建立起自信心的!

而演奏音樂時,無論是單獨或是團體,

對任何青少年的孩子來說,猶如是一種放鬆療法。

正如很多學校老師們所認知的,

學生們如果具有『自我約束』與『自我發揮』的意識,

他們不僅可以在學業上獲得好處,

日後的成就也會高於一般人!

而這種意識往往是在學習樂器的過程當中所領悟獲得的!

放鬆,進而活化思緒

無論是成年人或是學生,

其實無法專注持續超過18分鐘,

而大部分的人多是以上網、看電視、滑手機或是睡覺來當做休息。

但是當我們以這些3C活動當做休息後,

有沒有發現其實得到的是更多的疲倦感。

如果用音樂當做休息的調劑,

不僅可以讓左腦充分獲得休息,

也可以不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一舉數得!

音樂調劑,度過人生低潮

有很多人在面臨人生或情傷關卡無法走出的時候,

音樂往往成為了最大的禮物!

在2016/09/25自由時報的 <親子會客室> 專欄中有位筆者敻林提到:

『兒子進入大學之後,除了面對繁忙的課業,

還有其他的課題,人際、愛情……等充滿未知數。

有時他的情緒就像雲霄飛車,

快樂時像天上飛翔的小鳥,

憤怒時像冒煙的火車頭橫衝直撞。

父母看在眼底,總是想無所不用其極地幫助他。

有一天兒子說他想學爵士鼓,

我想在課業壓力之下,讓他藉著音樂抒發壓力也不錯,

所以大力支持他去學。

家裡我們也給他買了一套爵士鼓,

讓他隨時想練鼓,就可以練習。

有時他想表演給父母欣賞,我們也不忘讚美他。

後來他曾談過一次短暫的愛情,最後無疾而終。

在情傷那一段日子,他把整個心力都投入練習爵士鼓,

事後他說還好有學爵士鼓,所以療癒得很好。

於是我領悟到當時讓他學爵士鼓的決定是正確的,

因為如此,家中的家具和物品才得以保存完整,房門也不至於脫落。

讓孩子的情緒有出口發洩,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當然還有他想看的書、電影都滿足他,

畢竟在孩子的成長期,一味教條式的管教,孩子只會離父母愈來愈遠。

有時父母對孩子學才藝的要求,只要經濟許可,無傷大雅。

有音樂調劑的人生會是更完美的生涯規劃,體會人生不只是工作和賺錢,

還有多元的發展,讓音樂為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