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ed at the Heart ~Pete Huttlinger 回憶錄 ~

以下文章部分摘自”心的連結”(Joined at the Heart)一書,一本關於『愛』與『復原』的回憶錄,這本書是由當代吉他大師Pete Huttlinger和其妻子Erin Morris Huttlinger 共同著作的。

在從美國專業木吉他雜誌(Acoustic Magazine)於2015年11月發表的文章,一位獲獎無數的指彈吉他手回憶從早期中風和面對終末期心臟衰竭的挑戰。

經過艱苦的努力和決心,他重新獲得了他的能力,並繼續提供不只音樂,甚至還大大地啟發對於那些還深受肉體創傷和精神痛苦的人們。

然而, 遺憾的是Pete仍然於2016年1月15日死於心臟衰竭。

~遭逢劇變~

2010年11月3日,我遭遇了嚴重的中風。
當我醒來發現我的右側身體已經完全癱瘓,並且無法說話。

 幸好我的妻子 艾琳(Erin)及時判斷出這是中風的跡象,並立刻撥打911送醫。
之後,在遵循醫生的指示下,我開始慢慢地恢復。 這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 ; 而我的右手,曾經是我的一切,會聽從我的每一個指令​​。而現在,全毀了!

我發現,我無法做任何一個基本的上下撥奏動作。
我甚至也不能寫字。頓時,我失去了可以養活我自己的能力以及我的右手。

半年後,我又遭遇終末期的心臟衰竭。我的日子所剩不多了……….

我冒著生命危險飛至休斯敦,德州,在那裡作心臟泵植入手術….
接下來在四個月的恢復期中我完全沒有碰吉他。這也意味著接下來可能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我無法作任何吉他的彈奏或練習。

~前面的路還很長~

在開始回到正常軌道的決定下,
首先我必須要確定的是一個信念:“是的,我也想再次成為一個吉他手。”

而我的身體帶來給我的傷害與疼痛是我當前面臨最大的障礙!
我已經受夠了這種痛苦了!

我的妻子會刻意把我的吉他拿出來放在吉他架上或是放在沙發上,
甚至把它放在我們的床上以鼓勵我隨時彈琴。

不過,一開始我根本完全不想碰吉他。我並沒有對我的現況而發脾氣,一次也沒有。我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再次開始著手並完成這些計畫。

但我後來卻發現,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這些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也不需要花太久的時間。

因為我確定這是我是所想要完成的,而我也就這麼開始了。

我開始了吉他復健計畫的第一回合(我的左手其實還很健全,左手上所有的肌肉記憶都還健在,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加分!)。

我當時並未了解與預料到,我會在接下來的四年當中不斷地修改再修改計畫的步驟(而我目前正處於復健計畫的中間階段而已)。

每當我遇到障礙的時候,我也得必須隨時去調整自己的腳步。

~無數的障礙與困難~

我開始彈奏吉他了,但困難的是,我只能記住我彈奏內容的前十五分鐘。

我會在開放的D和弦下作些簡單的練習。
我就是在3/4拍跟4/4拍中間不斷地來回再來回練習,只差還沒發瘋而已,
我的腦袋明明還記得很多東西,但卻什麼都還彈不出來!
應該說”還沒”彈出來……….

如果你很努力要讓自己從某個狀態內重新走出來,
“還沒” 這兩個字對自己來說,絕對是個重要的關鍵詞!

~給自己一點時間吧~

然後,我用以下的和弦進行:從 D, Em/D , Fm#/D , G/D , A7/D , D 從琴頸前三格把位開始往高把位移動,重複一遍又一遍地練習。

我套用上了所有八分音符的彈奏模式。
因為我非常喜歡波沙諾瓦(Bossa Nova)音樂,所以我用一些基本的Bossa Nova節奏搭配一些經典樂曲的和弦進行,像是 “The girl from Ipanema”,
“Lucky Southern”,“One-Note Samba” 以及 “Wave”等等……

 我拿出我的節拍器,開始作些簡單的撥奏練習。速度(bpm) 60以內的八分音符節奏我都還能勝任,有時我甚至覺得給自己的功課太多了; 我會練練基本音階,某些樂曲旋律,小提琴曲的作品。

而這樣幾個月下來,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我會混合彈奏所有我練習的題材,每一天我都盡可能彈的越久越好。
而把個別的題材組織在一起練習對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只要彈好今天能夠彈出來的東西,就足夠了~

這一切看起來並不太好,至少對我來說是絕對不夠好的。
我曾經是一名樂手。而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樂手。

我曾三次在艾力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十字路口藍調音樂節(Cross Road Festival)擔當開場演出。我曾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三次,也曾在艾比路(Abbey Road)錄音室錄過黎安萊姆絲的專輯與巡迴演出。
錄製約翰·奧茨(John oates)和約翰·丹佛(John Denver)的專輯
和很多其他的大型演出!而現在我卻空耗了大部分的時間在做這麼基本簡單的練習。

甚至連在練習吉他交替撥弦時都讓我感到十分挫折,要從一條弦跨彈到另一條弦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

有些朋友們總是用那幾句”一樣的話” 試圖安慰我說 :『現在你知道我們其他人練琴時的感覺了吧!』 或者 『你畢竟也只是”凡人”啊!』之類的話……..

我總會一笑置之,我知道他們要表達的意思。但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因為我根本也不想去了解什麼叫作“其他人”的感受?

我並不想成為凡人。我想變回我自己原來的樣子。
我想再次成為那個一流的吉他手!

 我的妻子艾琳總會來聽聽我在家裡客廳裡彈些什麼東西,但有時我會因為灰心而突然大聲地咒罵!並丟下我的吉他離開位子……..我非常非常的沮喪。

不過,約莫了30分鐘或一小時左右,我又會回去拿起我的吉他,然後再試一次看看。

這種事情每天都會上演好幾次,而我就這樣將近過了一年。

~事情總會越來越順利~

我犯的錯誤越來越少了。我開始再次享受那種學習的過程與樂趣,
就像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一樣。原本我以為我將永遠無法演奏的曲子,
但是慢慢地它們一首接著一首又回來了!

知名的鄉村提琴手奧布里·海尼(Aubrey Haynie) 在我中風後曾告訴過我,
『你可能無法再次回到你過去的狀態,但是你只是變得有所不同而已。』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領悟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並真正地去接受它。

爵士吉他手 帕特·馬提諾(Pat Martino)也曾對我說:
『只要把你今天的東西彈好就好了,不要一直在你過去的成就與能力中鑽牛角尖。』

這些都應該是我所聽過最好的建議了。

~我學會了放手過去,重建自己~

所以,現在我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樂手了。
在這四年半的時間裡,我已經把90%的能力拿了回來。
這對於應付任何一場的演出算是綽綽有餘了。我現在已經可以全時工作了,
而我也在拋棄”老我”的同時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能夠拋棄過去得到一個新的自己,算是目前為止我得到過最珍貴的禮物了。

 

推薦您可以去了解更多關於Pete的音樂:http://www.Petehuttlinger.com

雷斌泰
雷斌泰純粹音樂社店長 專業吉他教學
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吉他生涯之後,還是選擇以音樂教育作為自己
事業的註腳。以前總以為學音樂的人必須要在舞台上才會發光發熱。
但是我的成就感其實是來自於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不斷地經過教學與自我思辨,我期許自己在未來可以帶給學生們
更廣闊的音樂眼界與人生思維。